最近一段时间内,化工价格一路上涨,尤其是工业基础原材料更是涨幅惊人,如、钛白粉、甲苯、液碱等。工业基础原材料价格大涨,按常理说,相关上下游企业应该是水涨船高,处于赢利状态。而事实上,有不少企业却叫苦连天,在此轮涨价潮中,不光没有赚到钱,反而连连亏损,不少企业已经处于有单不敢接,有货不敢发的状态。无论是原材料企业,还是成品涂料企业都有不少在苦苦挣扎,特别是涂料成品企业,已经显现出业绩增长乏力,更有业绩下滑的现象,那么这轮涨价潮,谁赚到钱了,谁又是那个接盘的人呢。
众所周知,最近几年里,我国出现了多个行业产能的过剩问题。一些基础原材料行业,煤炭、钢铁、化工、水泥等原材料行业产能过剩都非常严重。在这种背景下,2016年我国实行了供给侧改革,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问题。 在相关的政策推动下,企业纷纷减少市场供给量,造成很多基础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在这波上涨潮中,化工行业首当其冲。
涨价潮 只造富了少部分人
表面上看,此轮涨价波及了各行各业。但实际上,此次涨价,大家并没有赚到钱,真正造富的只是少数人,而绝大多数人要为此轮涨价买单。
道理很简单,以氯碱为例为例,氯碱涨价了,相关的企业跟着涨,所需氯碱的下游企业,消费者不觉得涨价了,因为刚需,某一消费者买单了。而该消费者可能正好是其他领域的生产者。各类工作、生活、生产成本提高了,他的开支无形中也增大了,为了他的企业能正常运转,他也得被迫跟着涨价,所以此轮涨价我们每个人既是参与者,也是买单者。
本轮涨价并不是因为国内经济形势好转,市场需求的增加而导致的涨价,更多的是人为因素的影响。
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通过环保和去产能人为造成供给减少和产能集中,而原材料供应商显然在某种无法言喻地预期下疯狂提升价格所致。当然,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极为宽松的人民币导致大量资金进入了暴利的原材料行业。
也有观点认为,这一次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或许是出于以下考量:一是让前几年困难重重、拖欠银行巨额债务的大型国有企业全都咸鱼翻身,不但不再成为政府财政补贴的沉重负担,而且一下子就弥补了巨大的银行债务窟窿。二是大宗原材料价格的飞涨,导致其他下游产品价格的水涨船高,拉高GDP增长,带动中国经济回暖。
不过,这种做法显然给中下游的制造业带来空前的危机。有经济学者指出,在2008年出现金融危机的时候,各个行业的萧条是一致的,但那时候没有发现经济差而大宗商品涨价的现象。当前的现象真的奇特,经济不好,商品的价格却在节节攀高,这对经济复苏是极为不利的。一般来说,制造类企业的材料成本占到总成本的50%-80%,如果原材料上涨40%,意味着企业总体成本将上涨20%-32%,这对绝大多数制造企业来说是致命的。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