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蜀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86-0825-7880085

美英法联合空袭叙利亚:化学武器,你该了解的事儿在这里

发布时间:2018-04-16 08:13

当地时间4月13日晚,美国联合英国和法国对叙利亚军事设施实施精准打击。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空中传来巨大爆炸声。美国防部长马蒂斯证实,空袭共打击了3个据点:分别为:大马士革地区科研中心,叙利亚西部城市霍姆斯以西的化武据点,以及一个重要的“军事指挥部”。

近年来,化学武器登上新闻头条早已屡见不鲜。叙利亚冲突爆发后,就多次传出发生疑似使用化学武器事件,引发了国际社会强烈关注。此前,伊拉克也曾被指涉嫌有化学武器。

到底什么是化学武器?化学武器为何被禁止使用?我国在禁化武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且听中国化工报微信小编慢慢道来。

作为在武器家族中与生物武器、核武器相并列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化学武器杀伤性强、持续时间长,早已被国际条约所禁止。

化学武器的“起家”

1915年4月22日17时左右,一种黄绿色烟雾如同幽灵般出现在守卫伊普尔的协约国军队面前。这种“像是寒夜笼罩在水草地上”的烟雾随风飘入英法联军阵地,霎时间人们觉得眼睛、鼻子和喉咙如同被酸性物质烧灼一般,纷纷倒地或四散奔逃。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首次在战场上施放具有现代意义的化学武器。剧毒的氯气直接造成英法联军1.5万人中毒,至少5000人死亡。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首次使用化学武器的目击者,也是现代意义上化学战这一“潘多拉魔盒”开启的见证人。早在1914年10月,德国和法国军队就曾尝试在战场上使用刺激性毒剂攻击对方。化学武器这一“恶魔毒王”也由此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从1917年开始,几乎每一次战役都少不了化学武器出场。化学战已经事实上成为一战各战场上的主角。

作为现代化学武器的“始作俑者”,德国军队频繁将其用于战场。到一战的最后一年,德军炮弹的一半以上都充有毒气。由施放氯气伊始的化学战,很快就发展成人间毒气大战。一时间,光气、双光气和芥子气等毒气,相继在夺取战争胜利的野心催化下粉墨登场。英、法、俄、美等国也以牙还牙,大量使用刺激性、窒息性、糜烂性毒剂等化学武器,甚至率先使用了路易氏毒气。

《日内瓦协定书》中明确禁止使用毒气,却没有刹住战场上使用化学武器的“邪恶之风”。意大利在侵略埃塞俄比亚时就动用了毒气。日本更是在侵华战争中将毒气作为制胜武器,先后使用毒气战2000余次,直接造成我国超过10万军民死亡,相当于一战死于毒气战的人数总和。

二战结束后,由于不需要大规模资金和技术投入就可快速组建可观的杀伤武器库,化学武器被作为“穷国原子弹”得到大量生产和装备,并在战争中频繁使用。冷战期间,仅美国和苏联掌握的庞大化学武库,数量多达几万吨,足以将地球上的大部分人和动物毁灭。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就曾对伊朗采取过塔崩、沙林等毒气攻击200余次,直接造成约10万人中毒。  

国际条约屡禁但仍反复登场

事实上,1925年《日内瓦协定书》中明确规定,严禁各国在战场上使用毒气。如今,人们对于彻底消除化学武器的呼声越来越高。消除威胁、促进和平,早已成为负责任国家的发展共识。1992年11月30日,世界上第一个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得到通过,并于1997年4月29日正式生效。《公约》主要对世界范围内化学武器的销毁进行核查,并进一步确保化学武器及相关原料不在世界上继续扩散,至今已取得一定成效。 

然而,制备化学武器的工业化学品较为容易获得,恐怖分子可自制化学武器实施恐怖袭击。1995年3月,日本恐怖组织奥姆真理教就在东京地铁列车上制造了“沙林毒气事件”,造成12人死亡、14人致残、约5500人中毒。“伊斯兰国”极端组织也曾多次在战场上数次使用化学武器,并且拥有了自己制造少量氯气和芥子气等化学武器的能力。  

不幸的是,化学武器这一反人类文明的战争产物,不但没有成为历史,反而作为一种极端手段反复登场。对于战争狂魔而言,化学武器大大降低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使用“门槛”,可以更容易、更高效地用于战争杀戮。一旦化学武器运用失控,甚至可将整个人类带入灭绝的灾难深渊。   

化学武器犯下种种罪行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人类就开启了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的“潘多拉魔盒”。在这场被称为“毒气大战”的化学武器博弈中,交战双方共动用毒剂54种,总释放量高达12.15万吨,直接导致127万余人中毒,超过9万人死亡。即便是战争的幸存者,此后也一直遭受着身心上的巨大创伤。 

从那时起的100多年来,化学武器就如同飘荡在战场上空的幽灵,久久挥之不去。随着军事需求的快速推动,目前化学武器已经形成了包括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和全身中毒性毒剂共6类规模庞大的“毒品库”,早已犯下了戕害世人的种种罪行。
 一战时期大行其道的氯气、光气等气体属于窒息性毒剂,主要损害呼吸器官并造成人窒息死亡。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使用的氰化物“齐克隆B”,是“全身中毒性毒剂”的代表,可破坏人体红细胞的供氧能力,主要引起胸闷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因日军在抗日战争中用于屠杀中国军民而声名狼藉的芥子气,通常散发着难闻的大蒜气味。这种“糜烂性毒剂”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和眼睛侵入人体,可破坏肌体组织细胞,造成呼吸道黏膜坏死、皮肤糜烂、畏光甚至失明。此外,刺激性毒剂主要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失能性毒剂主要让人暂时失能,并可出现头晕眼花、思维混乱、运动迟缓等症状。

这些只听名字就令人胆寒的化学武器,普遍具有毒性作用强、中毒途径多、持续时间长、杀伤范围广等突出特点。化学武器使用后,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接触、水和食物传播等多种途径使人中毒。而弹丸爆破后的化学毒剂可随风扩散,直接作用于大范围地域,并对该区域内的所有生物目标产生巨大毒害作用。美军在越南战场上就曾使用过落叶剂7.8万吨、毒剂7000吨,直接造成150万人不同程度中毒,500多万公顷土地被毁。时至今日,依旧有数百万人因为“橙剂后遗症”而深受其害。 

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化学武器甚至还“摇身一变”,开始“装扮”成非致死性的失能武器。“失能性”化学毒剂随后被某些国家列为“非致命剂”而不予裁减,这些曾经的“战场幽灵”就更加肆无忌惮地在世界各地游荡。美国于1962年研制的毒剂毕兹,可直接造成人体思维和运动机能障碍,进而丧失作战能力。游离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中间地带的“生物调节剂”,可使作用对象处于昏睡、紊乱等状态,同样可以作为战场上的“大杀器”。这些新型“失能性”毒剂虽然没有杀人,但依旧对一线士兵和无辜平民造成了巨大的身心创伤。


禁化武履约,中国有担当

根据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4日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禁止化学武器组织(OPCW)缔约国大会第20届会议决定,自2016年起,每年的4月29日为纪念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成立的国际日。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化学武器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意志,中国为此作出了突出贡献。

国防部处理日本遗弃化武工作办公室副主任、OPCW科学咨询委员会副主席唐程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抗日战争结束前夕,日军将大量化学武器埋藏并遗弃在中国领土。多年来,在人口聚居地、生态保护区或江河湖海中不断发现日本遗弃的化学武器,涉及17个省市的70多处地点,其中最大的埋藏点位于吉林敦化哈尔巴岭。由于埋藏时间长,很多日遗化学武器已变形、破损甚至泄漏,危害生命和污染环境事件屡有发生。日本遗弃化学武器迄今仍严重威胁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 

使国际社会进一步认识到禁止化学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等国际多边军控和裁军体系,对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设立每年国际社会共同纪念的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日的目的。 

“禁化武履约使命神圣,前景光明。工信部作为中国禁化武履约主管部门,将进一步加强与履约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继续全力推动《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在我国的全面有效实施和化学工业的健康发展,为建立一个无化学武器的世界,使化学成就完全用于造福人类,作出持续不懈的努力。”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一篇:一样的4月不一样的石油焦 

【下一篇:都在谈去产能!中国煤炭去产能到底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版权所有© 四川蜀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响应式网站建设